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三毛
如果说世间女子都如花,那她定是特立独行的烟火,即使只有一瞬,也要按着自己的梦过活。
那日,她一身吉普赛女郎的装扮,慵懒的神情,说着不标准却很温柔的普通话,与少年不经事的我相遇,从此我只盼她流光不负,岁月静好。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在远方......”这首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歌,鲜有人知是三毛的杰作,就像人们或许知道她是个作家,却不知她还是个歌手,也曾出过专辑,当然她还是个“流浪家”。她见过我们梦中的地方,做过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爱着我们梦寐以求的爱人。她是我们不及的梦。
大约在三毛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我的梦想,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梦想伟大而又讨老师欢心,唯独她想做一个拾荒者,结局自然不甚好,老师很严厉地批评了她的价值观并要求她重写,但年纪小小的三毛竟有坚定相信自己梦想的决心,并在未来的岁月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她用这些捡来的 “宝物”,在撒哈拉打造了一个令人称羡的家。当然,她也因此结交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而三毛和荷西的故事直至今日也依然令人称颂,如同一个经典的段子。
“你以后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我喜欢,百万富翁我也嫁,如果我不喜欢,千万富翁我也不嫁。”
“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人。”
“可是,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如果是我呢?”
“那我可以少吃一点,以后也可以吃的更少一点。”
同样特立独行的,还有她的撒哈拉之旅。相信,如果可以,世人大多会选择偏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想都很美的事情,可三毛偏偏去的是撒哈拉。她说,“我的沙漠,我要生存在它的怀抱里”。即使,每天遭遇数十次龙卷风,她也不曾退缩,甚至说“如果我有个孩子,我要叫他撒哈拉之心”。在那个我们不曾生活过,不能想象生存何种艰难的地方,她却甘之如饴,幸福快乐地生活了365天,期间,她总是能从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尽管,她的邻居撒哈拉威居民也不尽如人意,但三毛也依然很是乐意同他们融洽相处。她用宗教式的虔诚述说着她对撒哈拉的热爱。
她是我不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