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归家团圆的日子。
城市的大街小巷承载着较平日里多两倍的车辆,不是终点,是归途。
清晨的山村还带着沁凉的露水,赖在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上,家门口的梨花上,后院的竹林间迟迟不肯离去,可妄想独霸这节日的热闹的阳光怎会应允呢?
赶车的人们可一点也不觉着这路途遥远难耐,七里八乡的同自家人一样,东家长,西家短的早聊开了去。住在这儿的老人们夸赞着归来的人们,孝顺,不忘本,回家的人们不好意思的挠着头,又或是谁家新近有了喜事儿,哪家的姑娘,小伙子有出息,再或者哪家的老人身子骨硬朗,哪家熏了多少肉,儿孙们有口福。。。。。
还在车上,远远的就能看见村口的副食店摆满了爆竹,香烛,汽水,还带着大人们童年的味道,那个硕大的秋千在经历了经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后依然伫立着,像老人们守着这儿的家,它守着这儿的记忆,又创造着许多人的新的回忆。
隔壁家的姐姐领着小侄女去挖野菜,自家的妹妹也要跟着去凑热闹,到最后村子里的小孩去了一大半,队伍浩浩荡荡的,田埂也被弄得坑坑洼洼的。不知是谁,偷懒放着鞭炮,一时激起了一众贪玩的心,有使坏的孩子把鞭炮扔进白菜地里,那白菜便像天女散花般乱窜开来。听到响动的老人们纷纷出动,原本浩荡的队伍顿时呈鸟散状,老人们见了,是笑也不是,骂也不是。这不,恰好饭点又到了。
小年夜,饭菜也就格外丰盛些,满满的一桌子菜,围了满满一桌子人。奶奶又挑了些儿孙带回来的好酒好菜给左邻右舍送去,前脚刚走,后脚人家就送了自家的来,大人们热情地招呼喝酒,又聊了会儿天,说了些吉祥话,才肯放人家回去吃团年饭。等奶奶回来,饭点都过了许久了,不过,这漆黑的夜里,衬着家门口的两个大红灯笼,年味才刚刚好,团年饭也刚刚好。
春晚的迎新钟声和着刚吃下去的金桔饺子,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就四起了,映亮了群山,又像是群山在唱着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