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创立于1993年5月,前身为依托《常州工学院报》(原为《常工院报》)成立的“大学生记者团”,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大学生通讯社”。大学生通讯社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校报编辑部专业指导(指导老师为《常州工学院报》常务副主编冯平平),同时接受校团委工作指导。
社团创设20多年来,2000多名文学爱好者及热爱新闻传媒工作的有志青年在这个舞台上寻梦、追梦、逐梦、释梦、挥洒青春、书写人生。现已有超过100多人从事各级各类媒体工作或从事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工作,大多做出了出色业绩,成为行业精英。
社团现下设采访部、新媒体部(原编辑部)、管理部(原秘书部)、宣传部、外联部、摄影部6大部门,协助校报编辑部出版发行《常州工学院报》。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担负着全校一线新闻报道重任,负责学校报、网新闻采编工作,及时聚焦学校教学科研动态,全面宣传校园文化成果。每年度参加校内外采访活动不少于300次,为校报提供文字报道不少于45万字、照片不少于5000张。近年来,大学生记者撰写或拍摄的作品每年都能在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校报好作品评比中获奖。社团注重打造校内品牌的同时,同时注重扩大校外影响。曾大力参与在常举办的省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报道、承接江苏省校媒主编培训会、承办常州市校媒成立仪式、策划江苏交广网“男生宿舍”常州巡演……可谓在校内外同铸品牌,培养出一批像“广州亚运会大学生注册记者”包敬榕式写作摄影、组织策划能力兼具的大学生记者。
社团规章制度健全,注重规范化管理:定期召开全体记者大会和骨干记者大会,社团成员均经过严格的三轮面试方能加入社团。每年主办多项主题活动以全方面锻炼大学生记者,其中两大品牌活动——上半年的校报读者节和下半年的大学生记者节已举办十届有余,成为我校的社团品牌文化活动。社团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品牌社团”、在校首届学生社团星级评定中获“五星社团”称号、获“感动常工”团队……拥有这些荣誉的大学生通讯社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始终以蓬勃的朝气一如既往前行,不断建设完善着常工学子属于自己、追寻梦想的“记者家园”。